1.詹姆斯·保罗·吉,孙静译:《游戏改变学习:游戏素养、批判性思维与未来教育》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20年,第1页。
2.Lefebvre, “Kostas Axelos: Vers la pensée planétaire,” 1115.
3.约翰·赫伊津哈,傅存良译《游戏的人:文化的游戏要素研究》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4年,第9页。
4.Roger Caillois:Man,Play, and Games,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,2001, p10.
5.伯尔纳德·舒兹:《蚱蜢:遊戲、生命與烏托邦》台北:心灵工坊文化,2016年,第99页。
6.伊恩·博格斯特,周芳芳译:《玩的就是规则》,中信出版集团,2018年,第173页。
7. 同上,第108页。
8.吴冠军:《爱、死亡、与后人类:后电影时代重铸电影哲学》上海:上海文艺出版社,2019年,第4页。
9.吴冠军:《爱、死亡、与后人类:后电影时代重铸电影哲学》上海:上海文艺出版社,2019年,第76页。
10.史蒂夫斯温克,腾讯游戏译:《游戏感:游戏操控感和体验设计指南》北京:电子工业出版社,2020年,第26页。
11.蓝江:《数码身体、拟-生命与游戏生态学——游戏中的玩家-角色辩证法》《探索与争鸣》2019年第4期
12.詹姆斯·保罗·吉,孙静译:《游戏改变学习:游戏素养、批判性思维与未来教育》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20年,第85页。
13.同上,第89-91页。